对于ZM圈内调教的玩法思考
时间:2022-12-19
小5摘要:对于调教,调教方会显示具体型号,让对方适应对应的被套调教型号;但是如果调教方调教模式的价值增益太低,或者关键增益缺失,那么调教方就会吃亏/离开。
每个人都会对其他人的行为进行反馈,这个反馈的整体规律叫做每个人的模型。更具体地说,可能分为行为模型和反馈模型(但这两个模型可能没那么分离,所以一般用模型来表示)。
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行为锻炼给别人,得到价值反馈,并根据这个反馈调整自己对那个人格局的认知。
每个人,根据他人的认知模式,都会改变与他人价值交换的策略,也就是说改变自己的模式(面对不同的人,自己的模式可能不一样,别人也会不一样)。
人们不断尝试建立对他人模型的动态认知,动态调整自己的模型,以期在互动中获得更多价值。
调教
目的:一般希望自己能得到更好的价值;再者,有些人会希望与对方共赢。
如何达到目的:调整自己的模型,对对方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反馈,从而影响对方的模型,最终双方的模型达到一个适当的局面。
意味着:奖惩机制
问题:对于调教,调教方会显示具体型号,让对方适应对应的被套调教型号;但是如果调教方调教模式的价值增益太低,或者关键增益缺失,那么调教方就会吃亏/离开。
健康的关系应该同时满足双方的底线需求,这样关系才不会因为一方承受不了而崩塌;但在同时满足双方底线的前提下,总会有偏袒。这时,要么一方妥协,从而进入稳定的偏斜模式,要么不妥协,从而关系崩塌或最终达到无偏状态(纳什均衡)。
调教的不对等关系:
调教方决定双方的模式,调教方只能通过适应调教方的模式来改变自己;所以调教方决定了双方在关系中的价值收益。
如果调教方对价值观不满意,要么因为没有勇气让对方改变而放弃,要么挑战调教方,这样稳定的关系就会改变。
游戏:
调教方试图通过把自己放在一个特定的框架里来让对方改变。
但对方可能拒绝改变。
这样双方都会抱着一个框架,期待对方改变,那么谁来改变呢?
假设两个框架在某个方向上相互作用,即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方,而不是一方随便改变另一方而不受影响,那么这个方向上就存在博弈。
当A做出改变,试图影响B的行为时,如果另一个B知道自己的行为也能影响A,那么就会发生博弈。
为什么是调教
为了满足一方占优或者双赢的稳定局面。
在第二个目的下,另一方可能因为愚蠢/主导而自然达不到这个目的,所以需要一方或双方有意识地进行调教,引导双方的模式走向健康的状态。
除特别注明外,本站所有文章均为 SUMR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 对于ZM圈内调教的玩法思考
标签